河南汝阳第十六届杜鹃花节·炎黄文化节活动幕仪式于2017年4月25日在洛阳市汝阳县西泰山景区文化广场举行。汝阳县旅游局通过碳普惠(河南)运营中心获得31吨来自洛阳鑫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造林项目2016年度产生的核证林业碳汇量,用于抵消第十六届河南汝阳杜鹃花节·炎黄文化节开幕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使得本届杜鹃花节开幕式成为第一个“零排放”开幕式。这也是自2002年第一届河南汝阳杜鹃花节至今首次实现碳中和的花节,为汝阳县低碳普惠旅游示范县建设奠定了基础,提升了汝阳低碳普惠示范景区的建设的标杆效应和低碳品牌知名度,促进了汝阳全域低碳生态旅游建设。
所谓“碳中和”,是通过植树造林产生的减排量或购买碳信用等形式,抵消自身在一定时间内因生产、经营、生活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据测算,本届河南汝阳杜鹃花节开幕式活动期间,交通、开幕式演出等将造成约31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次活动碳中和的模式是:在汝阳县政府倡导下和汝阳县旅游局的主导下,由洛阳市节能减排协会、洛阳市低碳转型服务中心、碳普惠(河南)运营中心策划实施,洛阳鑫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造林项目林业碳汇捐赠到碳普惠平台,经国家权威专业的第三方核证机构赛宝认证中心核证、生成“普惠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PHCER”),用于杜鹃花节碳中和。减排量具体来自洛阳鑫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汝阳县韦园村、河庄村、西坪村、牌路村等造林项目。
作为全国首批中欧低碳生态综合试点城市,洛阳市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低碳生态建设,创新低碳发展机制。汝阳县积极打造低碳、生态旅游示范县,西泰山景区作为拟定的低碳普惠试点示范景区,创新性地引入低碳普惠示范建设机制,通过碳普惠平台,将汝阳西泰山景区的新造林碳汇进行核证,用于汝阳第16届杜鹃花节活动“碳中和”及游客低碳普惠碳币发放。
相关链接:
相关释义:
碳中和:人们(包括单位、企业、个人)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选择适当的碳补偿方式,获得碳汇额度并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碳交易:碳交易是《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的温室气体排减量交易。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碳普惠制:是为社会公众和中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正向激励机制。
相关政策:
2007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中强调到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等是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
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初步确定广东、深圳、北京、天津、湖北、重庆、上海为碳交易试点。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要求对各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完成情况、各项目标责任落实等进行考核与评估。
2014年11月12日,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国家层面碳市场建设政策。
2015年9月,习近平和奥巴马共同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两国元首重申坚定推进落实国内气候政策、加强双边协调与合作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的决心。中国承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2016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中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中国2030年自主行动目标: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担当,中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碳普惠制介绍:
碳普惠制是为市民和中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公众自愿践行低碳,对资源占用少或为低碳社会创建做出贡献的公众和企业予以激励,利用市场配置作用达到公众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通过消费端带动生产端低碳,通过需求侧促进供给侧技术创新。
碳普惠制是通过政府、企业鼓励公众的低碳行为,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消费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机制,旨在采用商业化模式促进低碳发展,打造生产与生态,企业与个人的共赢局面,增强公众对企业/低碳联盟商家的认同感以及消费粘性,也是对于生态补偿的积极尝试。企业积极参与碳普惠制,一方面可以延伸企业的节能减碳价值,另一方面将助力提升低碳品牌价值,彰显低碳经济时代的社会责任,吸引大量客户人流,增强消费粘性。
碳普惠平台是全国首创、工信部赛宝认证中心设计的面向全国的政府平台。目前广东省首批的碳普惠制工作试点为广州、东莞、中山、河源、惠州、韶关六个地市。碳普惠(河南)运营中心于2017年2月正式成立,是广东省之外的首家碳普惠运营机构,总部设在洛阳。
运作模式:依托碳普惠平台,与公共机构数据对接,量化公众的低碳行为减碳量,给予其相应的碳币。公众用碳币可在碳普惠平台上换取商业优惠、兑换公共服务,也可进行碳抵消或进入碳交易市场抵消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最终达到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参与低碳活动,并通过低碳行为获得相应的回报和社会认可的目的。
专家观点
碳普惠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汪军
碳普惠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这是个实在的问题,就像我第一篇举的例子一样,我骑一周的自行车上班,攒的碳币够我在楼下吃碗面,这是不是就是未来碳普惠影响我们生活的实际案例。答案既是又不是,因为攒的碳币的确可以用来买面,而如果想骑一周自行车攒的碳币来买一碗面的话,我家在成都,上班的地方就得有北京那么远......对于个人来说,单一的减排行为其减排量可以少得忽略不计,而且就当前的碳价来讲,其经济价值就更谈不上什么买面了。然而低碳生活将会覆盖我们的方方面面,日积月累,也会产生很大的减排。而且,未来的个人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其价值可能不仅仅是用来买碗面这么简单。那么碳普惠究竟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一、工具/媒介
碳普惠想要落地,减排量的量化是最基本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个工具或者说是媒介来量化和记录我们每日的低碳行为,而我第一篇提到,智能手机是唯一可以担任这个职能的工具。那么我们会预想到,会有一款手机应用——它可能是APP,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小程序,用来随时随地的记录并量化我们的低碳行为,并且获取相应的减排量,以及这些减排量的应用——交易、购物或者抵消自身在其它地方产生的碳排放。我们可以每天打开这个应用,查看当天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行为产生的减排,我的减排量在朋友圈里的排名,我可以出售减排来获取现金或者其它的虚拟货币,我也可以购买减排来达成我在某方面的成就,或者就是打算在价格更高的时候卖掉它…
二、如何获得碳币
为方便叙述,以下我讲通过个人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称为碳币。在第一篇我也说过,对于个人来说,一般不会用绝对减排来衡量一个人是否低碳,而且只有激励不会有惩罚(而且额外性不会像减排项目那么严),所以一些看起来是高碳的行为也可能产生碳币,当然看起来是低碳的行为一定是产生碳币的。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哪些行为可能产生碳币,以及如何将这些碳币反应到你的手机应用上。
1. 交通
交通应该算是最容易理解的,骑自行车、坐公交、地铁这种大众交通一定比打车、开车出行低碳。那么这些碳币是如何计算并产生的呢?我们可以这样做:将一个城市因交通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汇总平均,算出每人平均每公里出行的碳排放,如果你当前的出行方式低于该排放,那么恭喜你,你要获得碳币了(当然最终实施不一定是这种方法,这里只是方便说明)。当然,如何将你各种出行的里程反映在你手机上的碳普惠应用上是一个技术活。对于走路和骑自行车的朋友来说,你的行程可以通过手机传感器或者三方管理软件(摩拜、OFO等)记录你的里程,对于坐公交地铁的朋友,你的行程可以通过将你的碳普惠应用与公交卡绑定来记录你的行程。对于做顺风车的朋友,可以对接滴滴的出行数据来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比如绝大多数人出行都骑车,那么做公交和地铁可能会是高碳行为,因此而得不到碳币(因为公交地铁不是零排放)。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另类的,就是ETC,虽然开私家车是高碳的,但是安装ETC会大幅减少过收费口时间而减少碳排放,我们也认为是交通方面的低碳行为。这些方面产生的实际减排大概如下(粗算,不准,不要用于实际应用,下同):
步行/骑行 |
公交 |
地铁 |
顺风车 |
ETC |
100g/km |
60g/km |
30g/km |
80g/km |
200g/次 |
2. 家庭节能
水电气的使用是每家每户都少不了的,他们的使用也会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碳排放,所以减少水电气的使用当然就减少了碳排放。对于节约家庭用能方面产生的碳币计算,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数量和面积计算给定的某个家庭成员和面积的平均碳排放,然后实际排放低于该排放的家庭就可以获得碳币啦。而通过将家庭的水电气使用数据绑定到某位家庭成员的碳普惠应用上,就能获取该家庭的碳币了。通过家庭节能产生的实际碳减排大概如下(平均排放的计算实在没数据粗算也算不了,只能给相对数据):
低于平均1度电 |
低于平均1立方燃气 |
低于平均1吨水 |
600g |
2000g |
200g |
3. 垃圾分类/回收
不是指你们随便往你们小区楼下那个万年不变的垃圾桶里面写着“可回收”的桶里面扔垃圾的行为哈,那些垃圾最终都会再次混合被烧掉或者填埋掉了——无论你分类得再好。我这里说的垃圾分类是指那种可量化,可追踪到其真正被回收利用了的行为。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确实现在有人在做而且做得很好,比如说我们成都本地的绿色地球,只要你在他们平台注册并将可回收垃圾扔在他们指定的回收处,你就可以知道你分类/回收了多少垃圾,这些分类回收的垃圾可以产生多少的碳减排。通过你的碳普惠应用与绿色地球上你投放的垃圾数据对接,也就可以算出你通过垃圾分类/回收产生了多少碳币。每投放1kg可回收垃圾大约会产生2kg的碳币。
4. 购买低碳产品
这算是比较终极了的,凡是涉及到购买行为的,都可能减碳,当然这个低碳产品不是指只打了个低碳产品标识的产品,而是明确了该产品的碳足迹低于同行水平或者低于历史水平且进行了量化的产品。我们在购买该类产品的同时,该产品的减排量也就记在了我们的头上,至于如何体现在我们碳普惠的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商店的产品数据库对接,在购买的时候扫一下特定二维码就能实现碳币的转换。当然,由于我们产品碳足迹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这个目前还不能实现,但是我们现在本来就在讨论未来的事情,指不定哪天就实现了呢。这一步要是实现了可就不得了了,个人低碳消费可能会产生很高的碳币,而且最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工业企业减排啊word天,其影响力甚至会超越主流的总量控制的碳交易市场,因为不管你排放再高的企业通过碳足迹追踪,其最终产品还是个人买的单(你现在使用的几乎每一个东西碳排放往前追溯都能追溯到那几大高能耗企业中)。到时候不用总量控制自己都乖乖地减碳了。咳~不过,我自己都觉得这个还是过于理想了,未来能实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三、如何使用碳币
上面列了一些未来可能获得碳币的方法,当然不是全部,真正实施起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减排场景开发出来并对接到碳普惠的应用上,下面我要列一些使用碳币的场景。同样,这些场景也不是全部的场景,实际的运用可能会更加的花样百出。
1. 在楼下吃碗面
当然,这是指一切的消费行为。写在楼下吃碗面只是为了文章的前后呼应,碳普惠如果想要获得成功,碳币必须要有实际价值。所以你一定可以拿着你的碳币去楼下买碗面、去咖啡店买杯咖啡、或者去电影院买张电影票。此外,碳币本身是虚拟货币,所以用来兑换其它的虚拟货币是很自然的事情,或许将来你可以通过碳币来兑换腾讯q币、淘宝的积分、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京东的京豆甚至是某个游戏里面的游戏币。或许,可能的话,所有的虚拟货币都可以用碳币来统一。
2. 炒碳币
主流碳交易市场中的碳配额和碳减排量(CCER)本来就是像股票一样的市场,其价格会根据市场情况上下波动,这就有了获利空间,碳币也一样,未来很有可能进入主流碳交易市场,这样,通过投资碳币获利也成为了可能。你可以把你获得的碳币在价格不错的时候在市场上卖掉,或者在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把你亲戚朋友的碳币买过来等待时机出手。
3. 刷存在感/装x
最近朋友圈里面在流行玩蚂蚁森林,就是我上一篇提到的支付宝的那个“碳账户”。大家相互偷能量,浇水、施肥,玩的不亦乐乎。还有微信运动,虽然现在不是很火了,但是大家曾经为了自己在朋友圈的步数排名高一点而多走几步,有些甚至不惜作弊。当然作弊是不对的,不过微信运动确实让不少人多走了路,加强了锻炼。碳普惠本身会落地成一个手机应用,只要是能在朋友圈刷存在感并且能够互动的东西,小伙伴都能玩得很嗨,所以在碳普惠应用中加一些趣味和社交元素。使小伙伴们既通过碳币赚了钱,又在朋友圈刷了存在感,那将是非常好玩的事情。